首页学院概况党工团建设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实训实习校企合作招生就业校友风采
最新消息: · “奋起新征程 青春勇担当”—食品学院学生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顺利举行         · 开学第一课         · 食品学院召开2023届毕业生春季就业攻坚行动动员会         · 食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新娜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主题党课         · 食品学院学子在漯河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暨“漯河食品”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 弘扬红旗渠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快看食品学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 食品学院开展新学期主题班会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的通知         · 劳动展风采——食品学院在行动         · 食品工程系党总支开展二月份主题党日活动   
院内下载
· 开学第一课
· 食品学院召开2023届毕业生春...
· 食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新娜...
· 食品学院开展新学期主题班会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
· 食品工程系党总支开展二月份...
· 食品学院召开坦桑尼亚国家职...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正文

心灯长亮 心路宽广“五•二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2016-11-24 15:27   审核人:

 

   “5.25”即“我爱我”的谐音,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于2000年发起的属于我们大学生自己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不断增多,大学生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马加爵事件,使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到达顶点。人们不禁要问,与社会同龄青年相比,大学生难道是心理疾病的易发群体吗?
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不错
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大学生中,16%--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显示,北京市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不错,但有16.51%的学生,仍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这类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略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差于高年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明显差异。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凤池副教授指出:“大学生的心理总体上是接近健康的,这一点应该肯定。”
心理问题成因多种多样
那么,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哪些因素引发?
一是人际交往问题。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同他人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有交往的想法,却不知该怎样交往,或者经历了交往的失败,而导致了性格孤僻或少言寡语。
二是学业问题。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系列问题。有的学生自信心下降,有的学生得了考试恐惧症,遇到考试就生病,或者不敢考试。
三是感情问题。有些大学生在对待爱情、处理和异性的关系上存在心理偏差,从而不愿意结交异性同学或以不正当的方式对待他人。 
四是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五是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高校日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大多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交流、心理讲座等活动,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知识。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同时,大学生自身也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就是取谐音“我爱我”,意在引发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许多高校学生还自发建立了学生心理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大学校园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扩展了大学生的心理知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应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潜能。
  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十项标准
   ★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精力充沛
  ★思维敏捷
  ★情绪平稳
  ★心胸宽广,懂得舍取
  ★行为上“知行”合一
  ★具有有效行为能力
  ★人际关系良好
★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合理安排、控制自己的生活、情绪
心理健康指南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 , 具有独特性 , 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 , 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分析其诱因 , 以便对症下药 , 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1 、环境、角度的变化引发心理冲突
       大学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 , 靠自己的能力处理学习、生活、人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但据调查 ,80% 的学生以前在家没有洗过衣服 , 生活自理能力差 , 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生活问题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 , 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 , 而已包括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 , 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 , 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 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针对这种情况 , 首先应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 这是新生入学适应的第一步 , 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引正确地评价自己 , 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 并认识到优、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 , 应当发扬优点 , 克服缺点 , 而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弃。
    2 、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心理
       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 , 若几门课程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退学的危险 , 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 , 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 , 因而产生挫折感 , 伴之而生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就是焦虑。适度的焦虑水平及必要的觉醒和紧张对人的学习、工作是必要的 , 但持续而重度的焦虑则会使人丧失自信 , 干扰正常思维 , 从而妨碍学习。
      3 、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随着经济发展 , 社会财富增加 , 现代化家电的普及 ,邻里交往缺乏 , 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 使他们不善于交际。另外在大学中 ,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 , 要求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 ,逐步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 , 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 , 因而造成人际障碍。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沟通缺乏 , 心理紧张 , 情绪压抑 , 产生孤独感 , 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 、爱情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 他们的生理机能已经成熟 , 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 , 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 , 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目前 , 大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扰主要是对两性交往的不适 , 性冲动的困扰及缺乏处理恋爱中感情纠葛的能力等。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不宜提倡 , 但也不可压制 , 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 ,正确对待自己和恋人 , 在因恋爱而发生情绪困扰时 , 应及时进行情绪疏通 , 使消极情绪得以合理渲泄 , 以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 维护心理健康。
      5 、就业压力造成的心理压力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普遍问题 , 而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 如工作单位不如意 , 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等 ), 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以一些不正当的渠道渲泄出来 , 如乱砸东西 , 酗酒打架 , 消极厌世等。因此 , 对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 , 帮助他们调整择业心态 ,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进行职业辅导 , 首先应了解自我 , 包括对自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 如智力、兴趣、态度、气质、能力等 ) 的认识。其次要了解各种职业的基本情况。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职业。同时还应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 , 以便在求职过程中能发挥优势 , 表现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推销自我。最后还应正确面对求职中的挫折 , 调整心态 , 不断努力寻找机会。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法
     自我暗示是靠思想、语词,对自己施加影响以达到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目的的方法。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感情、爱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面临紧张的考场,反复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荣誉面前,自敲警钟"谦虚、谦虚";在遭遇挫折时,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等等。
学习自我暗示,需要坚强刚毅的意志,要对自我及自我暗示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并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使自我暗示得到恰如其分的应用。下面介绍两种具体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1、 冥想放松法。你可以用一件真实的物件,如某种球类,某种水果,或者手头可以找到的小块物体,来发挥自我想象的能力,具体做法是:
(1)凝视手中的橘子(或其他物体),反复、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纹理脉络;用手触摸它的表面质地,看是光滑还是粗糙,再闻闻它有什么气味。
   (2)闭上眼睛,回忆这个橘子都留给你哪些印象。
     (3)放松肌肉,排除杂念,想象自己钻进了橘子里。那么,想象一下,里面是什么样子?你感觉到了什么?里面的颜色和外边的颜色一样吗?然后再假想你尝了这个橘子,记住它的滋味。
    (4)想象自己走出了橘子的内部,恢复了原样,记住刚才在橘子里面所看到的、尝到的和感觉到的一切,然后做5遍深呼吸,慢慢数5下,睁开眼睛,你会感觉到头脑清爽,心情轻松。
      2、 自主训练法。又叫适应训练法,其中较简单的一种方法如下:
    (1)取坐姿,把背部轻轻靠在椅子上,头部挺直,稍稍前倾,两脚摆放与肩同宽,脚心贴地。
    (2)两手平放在大腿上,闭目静静地深呼吸3次,排除杂念,把注意力引向两手和大腿的边缘部位,把意念排导在手心。
(3)不久,你会感到注意力最先指向的部位慢慢地产生温暖感,然后逐渐地扩散到手心全部。这时,你心理可以反复默念:"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两手就会暖和起来。" 
(4)做5遍深呼吸,慢慢数5下,睁开眼睛。
心理援助
      专家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
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后果多指向内部,极端的就出现自杀、自残等。
记者:毫无疑问,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及感情诸多方面。那么,您认为,由此会诱发大学生哪些心理问题?
方俐洛:确实,大学阶段承受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其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和脱离群体,易于沉迷网络、录像等。这种人格禁不起挫折,报复心强。据我们调查,1/4—1/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申继亮:同学之间的沟通不畅,没有认同感,而大学时期是需要得到认同的。
蒋奖: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爆发率。每个班都有一两名学生存在人格缺失,2001年有资料显示中度症状者占大学生人数的10%以上。但像马加爵那样指向外部的还是极少数,更多地会指向内部,如自杀、自残等。
大一最关键。大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多方面的价值,要敢于承担责任,应该建立一个宿舍、年级、学校、社会的网络管理体系。
记者:置身重重压力包围中,大学生进行自我调适和自我救援是不可或缺的。
蒋奖:大学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单一的分数,毕竟学习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大一是最困难的时期,处于与父母亲人的心理断乳期。大一没适应好可能四年都不快乐。很多学生会越来越自卑,应该出台一套辅导计划来帮助他们意识到大学和中学的不同。
记者:马加爵收集了“忍”的字画,说明他意识到自己性格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最终却没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当心理抑郁到一定程度怎么办?
方俐洛:自己是无助的,要依靠心理医生。人格形成的关键年龄是3岁、7岁、13岁和18岁,除3岁前在家外,其它都和社会教育有关系。所以教育应切实担负起责任,大学生都应选修心理健康课程。
车宏生:学会调适自己,适应规则。不能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要敢于承担责任。
蒋奖:善于发现自己多方面的价值,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失为扭转抑郁状态的途径。如想到自己还可以帮助更无助、更贫困的人,慢慢地就可能拥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心态。
申继亮:一个学生真的压抑了,一件小事会在其自身心理不断放大。对此,首先要想到找心理医生,不要积怨。应该建立一个宿舍、年级、学校、社会的网络管理体系。
记者:如果看不到压抑的现实有改变的迹象,毁灭或自毁就是必然的?
蒋奖:这时来自同学间的帮助非常重要。班主任和辅导员也应更关注这些同学。但现在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心理健康知识,也就谈不上帮助别人。
樊富珉: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那些成长背景欠佳的学生尤其需要关注。在一定的环境下,极度自卑的学生会用超常态的方式来表现自尊。同学之间应该尊重差异,学会欣赏独特性。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人和谐相处。当个体在群体中受到孤立、排挤和歧视时,行为容易冲动。
记者:马加爵说自己努力想和周围的同学处好关系,但多遭遇嘲笑和冷漠,如何尊重自己不喜欢的人并与之相处?选择不接触或躲避?
申继亮:不少国家不提倡特殊教育,而提倡全纳教育,即个体间无优劣之分,只是个性差异而已。这种基本的教育理念应贯彻。当个体在群体中受到孤立、排挤和歧视时,则容易行为冲动。同学之间躲避不是办法。
樊富珉:相互之间应该学会欣赏独特性。
记者:关心人、尊重人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素养,同学之间应该努力做到让强者有心,弱者有力。
    邹泓:冷漠和敌意让人产生逃避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是多元的,要学会尊重差异。这种观念要从小教育、渗透。当然,如缺乏这样的教育,一旦碰到不如意,反社会性就会增强。
学校要教会学生乐观面对困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哪些途径可获取有效帮助,以此来提高他们面对挑战的能力。
记者:很多高校都有心理咨询中心。它们真的在发挥作用吗?从教育的角度说,我们还应该做哪些努力?
樊富珉:现在许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大多形同虚设,只等学生上门咨询。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现在清华大学等学校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做一次心理健康筛选,发现有抑郁、自卑倾向者会对其进行重点跟踪和疏导。重在预防。
方俐洛:学校首先要发现这类学生,大学要设立心理档案。
车宏生:健全人格的培育主要是教育问题。相应地,社会评价指标也不能光看学历、知识,还要考察其人格,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邹泓: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助人自助。学校要教会学生乐观面对困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哪些途径可获取有效的帮助,以提高他们面对挑战的能力。同时要让老师和大学生都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记者:班主任、辅导员、科任老师如何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郁闷?
邹泓:现在很多大学生不能有效应对学业、情感、就业等压力,学校应该配备专业人员加强指导。目前很多思想政治课程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相距很远,应该有针对性地告诉他们如何自我调适。
记者:贫困加剧了心理不健康?用孤僻和冷漠来掩饰贫困的尴尬是人的一种自然选择。这时候应如何面对?
邹泓:不能这么说。农村孩子多朴实,邻里关系很亲密。只是上大学后,他们适应城市环境的时间可能长一些,困难多一些,挑战大一些,但这和他们的心理健康没什么关系。
樊富珉:来自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学生相对贫困,视野相对狭窄,因此,辅导员和科任老师要多关心他们。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这群学生比较敏感,有时不恰当的特殊关怀反而会触发其自卑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比其他群体严重,媒体不应不负责任地炒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更紧迫。很多心理热线从业者都没有专业知识。
记者:除了个人、同学和学校的努力外,我们的社会大环境应该为大学生心理救援提供些什么?
邹泓:首先要转变观念,不是精神病人才需要看心理医生。国外有一种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一旦发生空难、火灾等事故,专业辅导人员就参与救助。目前,社会心理咨询门诊、心理热线如青春热线、女性热线等都还太少,很多从业者缺乏专业训练,因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更显紧迫。

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前不久,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的消息,令公众为之震惊。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
  ■校园暴力
   极端案例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专家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减压无术
  极端案例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性的迷惑
极端案例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专家分析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抑郁情绪
  极端案例
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专家分析
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自杀倾向
  极端案例
  2005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专家分析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情感困扰
  极端案例
  前段时间大连一知名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帖子称,“本人欲将自己出租,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虑范畴!陪聊,陪逛,陪吃……价格再议。”发帖人自称是一名22岁刚从新西兰回国的大学生,“出租自己”只因为“太无聊”。
  专家分析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太弱。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有的则是一旦失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就无法生活了似的。真正的爱情是有独立性的,大学生恋爱,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恋爱失败了,也只能说可能彼此不是最适合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失败的恋爱吸取经验,从中学会怎样和异性交往。

 

关闭窗口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95-5983692